仲夏六月,万物并秀,6月29日南通市鹤涛小学汪丹中青年名师工作室迎来了2022年劳动实践课程研讨活动。本次活动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,促进中青年教师全面理解、精准把握教育部印发的《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(2022年版)》指导精神,推动鹤涛小学劳动实践课程的新进程。活动由崇川区名师导师团主办,南通市鹤涛小学、汪丹工作室承办。
一、工艺巧制作,夯实基本功
扎实、熟练的动手能力是一名劳动老师的必备素质之一。工作室成员分别从纸艺、布艺、金工三个方面展示了自己的手工作品。导师陈有志老师就大家的作品进行了针对性的点评。成员们的衍纸画色彩搭配丰富,造型精美。陈傅老师的作品将衍纸画与水粉画结合,再配以诗歌,颇有意境。布艺作品也各有特色,紧实精致的杯套体现了老师们的耐心和细心。金工心锁环则是一项大挑战,需要兼具美观、实用和益智性。
二、阅读齐分享,碰撞新火花
《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(2022年版)》的颁发标志着劳动课程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,作为国家课程的劳动课将越来越受重视。汪丹老师第一时间将相关资料分享给工作室成员,督促大家反复研读,并于本次活动上进行阅读分享。成员们的分享相比之前内容更丰富了,思考也更有深度了。
分享结束后,导师凌旭东校长做了重要点评,他希望工作室成员能反复读,把新课标读深、读透、读活。他还指出在劳动教学中要做到“八不能”:不能做简单的加法、不能静态学习、不能任学生肆意选择、不能杂乱无序、不能脱离生活、不能缺少评价、不能局限校园、不能单调枯燥。
三、模拟课堂,展示风采
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,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摇篮,课堂教学能力更是一个老师的基本功和综合素养的体现,每位老师都要做到手上有功夫。
杨铮老师进行《编花篮》模拟上课,课前杨老师做了充分的准备,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,对教材进行深度研究,设计出了层次分明的活动。观看视频明确任务,认识材料了解制作过程,教师动手实践掌握基本技能,多元评价拓展提升。每个环节的述说杨老师有条不紊,清晰透彻。
陈傅老师进行《手提袋》模拟上课,陈老师仪态端庄,以饱满的精神绽放自己的风采。他遵循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原则,从真实生活需求出发,奔着“学生能从这节课中获得什么”的思想设计了由浅入深、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。
导师陈有志老师听完模拟上课后,对两位老师的教学素养给予了高度肯定,同时也提出了指导性的修改意见。他指出劳动课应该这样教学:看清楚;想明白;做出来。劳动课应该是一堂实践课,需要有真实情境,学生必须从“做中学,学中做”,亲身体验,亲身感悟,要充分考虑现实起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,要让学生知晓自己的每一步实践活动都要有意义,都在为最终目标的达成添砖加瓦。
四、领导引方向,学员定目标
名师导师团束必权主任对工作室成员们的各项展示给予了精要点播,同时向汪丹名师工作室每位成员做了梳理提示,希望每位老师能继续深入学习新课标,做到精读、深读、复读、细读;进行跨界学习,启智增慧;加强劳动实践,做到以劳促创。
鹤涛小学徐飞华校长对工作室成员表达了殷切的希望,鼓励年轻老师要珍惜每一次展示的机会。希望大家在各级导师的指导下,在汪丹老师的带领下,不断进取,精益求精,在小学科里演绎出大作为。
五、专家讲座,指点迷津
南通市教科院陈有志老师从劳动课程性质、课程理念、课程目标、课程内容、劳动素养体现、课程实施等六大方面,带领工作室成员深读《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(2022年版)》。陈老师明确指出劳动课程是劳动教育的主阵地,劳动能力是四大劳动核心素养的主心骨,一线老师在新课标出台之际,要深度思考劳动、劳动教育、劳动课程三者的关系,不能以偏概全、以点带面的去认识劳动课程。将劳动能力的培养放到学校劳动教育实施的首位,做到有劳有教,教劳结合。陈老师对每位工作室成员提出要求,跨学科教学一定是在做好本学科的前提下融合其他学科,学科融合,教学理念相通,提醒各位老师不能走向误区,劳动教育一定要开展真劳动!
水本无华,相荡乃兴潋滟。石孰有火?互击而闪灵光!汪丹工作室全体成员在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关心、指导下不断进取、不断交流碰撞,定能在崇川区劳动教育领域荡起最美的涟漪。
撰稿:葛睿婕 图片:成伶秀 编辑:杨铮 审核:汪丹